首页 关于文章正文

高考改革!3+1+2 模式全面铺开,这些科目成新宠

关于 2025年05月23日 07:58 47 admin

高考改革3+1+2方案,学校如何落实,学生如何选择高考科目?

教育部什么时间出台“高考改革3+1+2方案”?小编想当然吧?尽管部分人对高考改革持怀疑态度,但“箭在弦上”。高考改革是教育部先在部分省市试点基础上,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制定、出台的,具有强制性政策。怎么可以任意曲解呢?商榷!!!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教育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你提到的3+1+2模式只是新高考6选3模式的一种,各地因为自身情况也有不同调整,但是原则都是围绕上述目标展开的!

讲学校如何落实,其实是与学生选科紧密联系的。设想如果学校独自做了落实,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选科的因素,那么是不是背离了我们高考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因此,我们要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处理!这里不讲太多细节,只讲方法。学校落实政策,不妨从学生入手,首先帮助学生选科,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意愿,碰到所谓没想法或想法太多的学生,不妨做做相关潜能测评!总结摸底学生的选科情况,然后整合分析学校教育资源,结合学生摸底情况,取最合理配置区间搞走班排课或固定排课!只有这样做,才是最符合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3+3最垃圾,3+1+2好一丢丢,3+2+1又好一点点,但是都不是最佳方案,高考为什么一定要凑齐不相干不可比的三门课程呢?

从科目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过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文)逻辑思维(数学)和科学素养(物理),又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如计算机领域、生化领域或者政史哲地领域)有较强技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长为大师,才能担当重任。

最佳方案: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译和艺术体育专业外,语文数学物理必考150,然后生化、计算机、政史哲地三选一,英语自由选择仅对成绩前10%的学生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统招时按对口专业和规划比例录取!

*初高中全科教育加高考物理必考,这样就从形式上实现了文理不分科,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纯文科偏科现象。有人可能会说,文科生考物理成绩一定很差,是的,但是大家都不好,所以也就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哪个文科生物理成绩也不错那自然会有优势,因为这说明他不仅仅会写文章,更懂得如何科学地写出一篇更有价值更禁得起推敲的文章。而对于那些理转文的学生,这种跨界更是值得鼓励的。。。

3+1+2,3是必选的科目语数英,别无选择。1是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个,专业志愿偏理科的选物理,偏文科的选历史。2是从其余的学科中选两门,挑选两门最容易获得高分的科目,比如地理和生物。

感谢邀请,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角度

首先,从历史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

其次,从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彰显“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终体现在各项举措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在选择性的维度上,我们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局部上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和长远的利益。“3+1+2”模式虽未给予考生在六门科目内完全充分自由选择,但可以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及其他四门中进行有条件的选择,且后者4选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选择组合达12种,比改革前仅文综或理综两个组合的选择性大大提升,也比较符合8省市的实际情况。同时,虽然在选考科目中物理和历史只能2选1,但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中,物理和历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学生都必须达到高中基本教学要求,基本知识结构是完整的。

最后,从现实层面来看,与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相比,“3+1+2”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相互选择提供条件和动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发表评论

动态数学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